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第三十七章 准备反攻-上

“砰砰砰~”一阵阵闷雷一样的巨响从远处的海面方向传来,虽然距离德国人的前哨阵地足足有三十多公里,但是炮弹呼啸袭来的动静还是让人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恐惧。不过幸好德国人的前哨阵地上基本上没有留什么人,加上在半个多月的固守中坑道和工事作业也比较完善了,所以英国人隔着几十公里的盲射炮火效果也就仅限于威慑了。

现在是1940年10月下旬,距离挪威战役开战那天已经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了,在南方的战斗以秒杀的速度结束后,北方的拉锯却是迁延日月。这里是纳尔维克港东南方的斯堪的纳维亚山区,自从十几天前德国海军战列舰队与英法联合舰队连场血拼暂时收缩后,英国人终于掌握了北海东北部的制海权。英军的人马和装备补给通过运输船队源源不断地运来,到目前为止,上岸的英军和法军已经有9个师超过15万人了,算上他们从纳尔维克等地临时拉到的挪威本地亲英带路档,一共集结了近20万人马。

随着制海权的短暂丢失,德国人也在稍微南部一点的博德港等处进行了收缩,在北线只留下特隆姆瑟一处港口供自己的潜艇补给使用,其他港口都在略作抵抗、杀伤英军大量有生力量后有序后退,让给了英军。

在英军有海军舰炮的支援情况下,死守海岸无疑是很不明智的,往内陆退上二十公里,跑出舰炮的支援射程之外,同时发挥山地部队的山地机动优势,依托斯堪的纳维亚山区打击那些依靠笨拙的玛蒂尔达坦克进攻的英军陆军才是最好的选择

“那帮英国佬最近好像很嚣张啊,老是让军舰对着我们的山区阵地乱轰乱炸。要不是司令部要求我们固守待援不得冒进,就凭那一百来辆玛蒂尔达坦克,还想守住纳尔维克?”

在迪特尔中将的临时洞穴指挥部里,一群年轻气盛的中下层军官气闷地在那里徘徊,似乎是为了印证他们的郁闷,英国人还会时不时送来几阵炮响。

“早知道还不如去卑尔根或者克里斯蒂安桑呢,听说那边的部队这段时间好歹还有不少事情可干——比如清算那些挪威佬的英资外贸公司,听说档卫军的人最近借着我们国防军在挪威驻扎重兵的机会,很是狐假虎威了一番——南方那些藏匿了原内阁要员的企业家都被直接以叛国罪名抓了起来秘密枪决了,负责转移国库黄金的那些挪威银行卫兵就更惨了,抓住后只要不开口,立刻就是各种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手段往上招呼。”

理查德上校是第7山地师师长,是一个充满冒险热忱的人,这样的日子让他郁闷如狂,每次遇到德军其他几个师的指挥官时都会好一顿抱怨。现在,可怜而又耐心的第5伞兵师师长莱恩少将正在被他拉着闲聊。

“怎么?你不是很有‘荣誉感’的么,难道也羡慕档卫军有机会捞外快?算了省省吧,我们好歹还有正规军费渠道拨款呢,他们的装备很多都是维勒安部长私下赞助的,维勒安部长私下贴的钱就比挪威人的国库黄金多了。好了,不扯这些了,如果你觉得闲得无聊的话,我欢迎你来帮我一起训练挪威人的第5步兵师,这帮人的作战素质实在是太糟糕了。”

“莱恩!你可别指望拖我下水,你不能指望那帮刚刚投诚的挪威人能够承担什么激烈的作战任务。”

几个人在那里闲扯着一些有的没的,

“你们这帮聒噪的家伙!都不要吵了!有力气的话,就好好撒在英国人身上吧!”被临时任命为“北方集团军”司令的迪特尔中将拿着一份电报走了过来,“好好准备一下,我们很快就要有活儿干了。”

“什么?头儿,上面要求我们发动进攻了么?可是为什么是现在——如果早几天的话,英国人应该还立足未稳兵力也不多,现在他们人数可是占优的,而且昨天我们的哨兵回复说英国人在炮击中动用了14英寸的重炮轰击,应该是他们从米国买回来的老式战列舰,现在我们反攻的话完全不是好时机,伤亡会非常大的!”理查德上校在听说有仗可以打时还是非常兴奋的,但是在这个时机则让他非常诧异。

“放心,不会让我们4个师硬撞的,我们很快就会有援军来了。”

“援军?这不可能,整个北海北部的制海权都被英国人控制了,我们哪来的援军?难道用潜艇运过来么?还是再玩一次飞艇空运?”

“夜间飞艇空运当然还会有的,但是不光是飞艇,大家很快就会收到惊喜了。”

……

时间回溯到半个月前,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自从挪威南部全部平定、挪威王室和众多高层都被德国人的特种部队的搜剿一网打尽后,新挪威总理吉斯林就按照德国人交代的计划派出了他的使节出使了邻国瑞典。

挪威和瑞典是三十多年前分离为两个国家的,在此之前他们有几百年血脉相连的历史,所以尽管瑞典国内还有少部分人以不能威胁到瑞典的永久中立立场而不应当和已经被希特勒拖下水的挪威新政府过从甚密,但是出于外交礼节和一贯的友好传统和现在同在亲德立场上,也不好意思拒绝对方的使节出访。

吉斯林的使节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重新迎立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兼任挪威国王,让挪威和瑞典重新回到一种类似于奥匈帝国中奥地利和匈牙利这样的“两国共王”的关系体系内——唯一的差别是,奥匈帝国的皇帝是拥有实权的,而现在的瑞典国王只是一个君主立宪国家中的元首象征,因此挪威和瑞典的实际掌权者仍然是各自的总理。

这一点瑞典人没有可能拒绝,瑞典内部即使有一些亲英派系的力量或者出于自我保护的力量也没有办法阻挠。

至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本人更是没有可能拒绝完成先父的遗愿。

他的父王奥斯卡二世1872年登基,1907年在国家破碎的忧愤交加中去世——而挪威正是在1906年独立成功的。在奥斯卡二世身前,他给世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两件事,第一件就是他是瑞典历史上最为鼓励实业和科技发展进步的国王,正是在奥斯卡二世在位的时候,瑞典的工业和科技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赶上了欧洲主流工业强国的脚步;第二件最著名的事迹就是他晚年对诺贝尔遗嘱的斥责——因为诺贝尔这个人虽然在科技进步这一点上与国王奥斯卡二世的意愿相同,但是在政治外交倾向上却截然相反,出于诺贝尔的亲英倾向,他在遗嘱中将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颁发权交给了瑞典处置,但是对于诺贝尔**的颁发权却交给了亲英的挪威地方议会。

当时挪威和瑞典中央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紧张了,诺贝尔的这一举动对于扇动挪威的独立势力显然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因此奥斯卡二世直斥诺贝尔的这种行为是卖国。

只是,奥斯卡二世是一个讲究法制的君主,按照瑞典的法律,作为国王,他没有任何内政处置的实权,但是他拥有指挥全国武装力量的权力,是国家军队的最高统帅。但是他拒绝使用火枪和大炮来对付自己的人民,最终不得不放任挪威的独立,他本人也在挪威分裂后的次年忧愤交加而死——按照奥斯卡二世本人的回忆录中的说法,“瑞挪联合的崩溃在我心中留下一道深刻而且无法愈合的伤痕”。

至于他的长子,后来的瑞典国王,现在的古斯塔夫五世,他名义上也仍然是瑞典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只是因为国王不具有处置国家外交态度的权力,因此他没有宣战和破坏瑞典永久中立的能力,只能在瑞典被入侵后行使以下武装力量的指挥权。

毫无疑问,这种权力永远不可能有机会被用到,因为从来就没有一个国家入侵过瑞典。而即便如此,在另一个时空的1939年,瑞典议会在顾虑到国王的严重亲德倾向后,还是通过修宪剥夺了古斯塔夫五世的全国军队统帅权。至于现在,因为德国人和苏联人同时对挪威和芬兰进行了军事行动,考虑到国家的安全问题,议会暂时还没敢在修宪问题上轻举妄动。

各方面的条件都水到渠成后,剩下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1940年10月1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正式接受挪威方面的邀请,兼任了挪威国王。

吉斯林的使者负有的第二项使命,是希望让瑞典方面允许挪威方面的“平叛军队”经过瑞典国境进行运输、机动,这主要是因为挪威的国土实在是太过狭长,又全面沿海,因此百年来都没有什么发达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要到国土的任何一点,都可以通过海运来解决,挪威人自然不会再花大价钱在冻土地层上沿海修出一条南北走向的铁路来。

因此,在制海权被英国人占据后,新的挪威政府的“平叛部队”——也就是德军,自然需要一条另外的道路,来解决他们日后把英国军队推下海时的运输增援问题。

可惜的是,在这一点上,吉斯林的人屡屡碰壁——因为他们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瑞典国内少数的亲英派,还要面对那些最为人多势众的严守中立派,那些人虽然也亲德,但是他们害怕自己的国家被卷入战争以致遭到英国人将来的报复打击。这也是为什么古斯塔夫五世成功兼任挪威国王后,这个允许德军过境这个问题却迟迟不能得到肯定的批复。

在自行处理受挫后,吉斯林不得不向德国方面求援,让里宾特洛普部长和维勒安部长协助对挪威人一起施压,德国方面很欣然地接受了吉斯林的请求,一张黑网对着那些潜伏在瑞典的亲英美派系铺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