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第九十六章 世界第一的万吨水压...

随着三年共计90亿马克资金的注入,维勒安个人就为德国海军舰队的重建贡献了超过30%的资源。也让他从美国弄回来的那笔钱几乎被榨干。

随着美联储大劫案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恐慌以及罗斯福宣布放弃美元和黄金的兑换承诺,国际金价一度大幅上涨,每100吨黄金在黑市上已经可以换到大概3~4亿美元的外汇,也就是15~20亿马克的资金,资助海军重建的一次性投入花费了维勒安一半多的财力,但是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毕竟相对于德国的空军和陆军来说,海军是最为孱弱的,如果把自己的敌人仅仅定位在俄国人,那么海军不重要,但是如果定位在英美,那么Z计划必须得到完全的执行。

“但愿施佩尔能够好好帮我管好那笔钱的用法吧。”

从总理府出来后,维勒安就回到了技术情报局,不过他才刚回办公室,机要秘书就送来一份情报——确切的说是一份喜报,因为那不是刺探到的外国的技术信息,而是帝国本身取得的重大进步。

德马克公司(也就是现在的**S公司)制造出了1。5万吨水压机——确切的说是“150MN模锻液压机”。

维勒安看着眼前的这个报告双眼精光闪烁,自己怎么就忘了在这个方向介入改造一番呢。这可是提升一国军工实力的大杀器啊。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这几天刚刚研发成功的么?”

“是的,据说是为了配合新型的潜艇、鱼雷艇和战机的螺旋桨叶片锻压需要,福克。沃尔夫和布罗姆福斯都提出必须拥有超过1万吨的模锻设备,在此之前帝国最大的模锻设备是7000吨级的,如果用来制造现有潜艇桨叶或者目前准备装备的BF-109战斗机的螺旋桨的话是绰绰有余的。但是佩内明德基地正在研发的火箭涡扇发动机和试验型喷气机所需要的扭矩性能和表面应力就无法满足了——所以在您掌管佩内明德之前,多恩伯格上校就已经下单交办过这项业务了。德马克公司32年就开始为这个事情准备了。”

“很好,我先详细看一下报告,你先去忙其他的吧。”

维勒安一边打发走了秘书一边开始翻看起这份报告。仔细了解了一番详情之后终于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帝国目前投入莫大精力搞的只有模锻液压机,而自由锻压液压机则处在停滞状态,暂时没有新的立项,目前最大的自由锻机是1934年完成的1。2万吨级的。

在机械加工领域,一块被加工成同样外观形状的工件,其物理性能会因为加工手段的差异而千差万别:比如最简单的方法——制作一个砂模然后直接浇铸就是最快捷的,但是金属内部有可能会有气孔甚至沙眼,材料结构也不够致密,热浇铸过程中形成的金属内部应力也无法完全释放;而使用锻压或者焊接的方法来得到所需的金属工件,其抗扭矩、屈服强度、弹性模量和表面硬度等诸多指标都会有很大改善。

仅就锻压加工而言,一般来说锻压压力越大,加工完成后的工件结构就越致密,应力释放就越彻底。因此锻压设备压力的大小,也可以说是直接制约了一个国家重型军工设备的水准。

液压锻造机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模锻液压机,一类就是自由锻液压机;他们的存在目的都是为了加工高压力锻造的工件。

模锻液压机是金属在近似封闭的模型中整体成型,常用于大批量锻件生产。由于金属在模锻过程中整体流动,因此要求设备能力较大;自由锻造是局部变形,通过压力机上下砧座和相关附具,将金属逐步锻打成需要的形状,常用于单件小批量和大型锻件生产。

从军工用途上来说,飞机的涡轮、螺旋桨,潜艇、鱼雷艇等柴油动力舰艇的桨叶,以及小型发动机气缸的缸体一般都是模锻制造——同一台机械加工不同产品时也就需要不同的模具。而大型舰艇的汽轮机叶轮转子和传动曲轴以及大型高压缸体则是使用自由锻造。

液压机的进步是材料科学进步的瓶颈之一—说得简单一点,—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液压机,就无法锻造出能够承受更大压力的材料,没有能够承受更大压力的材料,就无法制造压力更大的液压锻机——因为液压机本身承受的压强也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比它锻压出来的材料受到的压力更大。换句话说,假如今天希特勒马上宣布德国拥有了12000吨的自由锻液压机,并且公布全部技术资料挑衅英美苏三国来赶超,他们没有十年之功也赶超不了,因为他们缺乏挑战这个项目的设备基础。这就是一种赤裸裸的一力降十会的硬素质。告诉你全部技术原理你也没本事仿。

以美国二战之前高端工业技术的积累水平,当时的美国工业的定位就和后世的远东大国一样,走的是产量大,质量一般的经济总量模式。他们奉行的是后发山寨优势——全部自主研发的费用和资源消耗太过高昂,没有必要,历史上美军的海军战斗机在1942年中从中途岛的沼泽烂泥坑里挖到一架完整迫降的零战之前,基本上就是被泥轰国人压着打。但是一旦缴获后,米国就体现出其经济产量大,山寨能力高的优势,通过逆向工程一下子就弄出几种克制零战的机型。

在后世的远东大国,直到1961年才在江南造船厂造出了国内第一台万吨自由锻机,这一事件和两弹一星、牛胰岛素一起被作为体现解彷后“色会注意优越性”的重大科技进步写进了中学历史课本,由此可见这些进步是多么的重要与不易。

现在,1935年,维勒安所在的德意志已经拥有了12000吨的自由锻液压机和15000吨的模锻液压机,历史上1938年还会开发出3万吨级的。这个数据在十几年内都是不可能有外国人超越的——除了德国以外,在二战结束之前只有英国制造出过1台12000吨的模锻机,正是这台机器让英国人造出了P-80流星喷气式战斗机所需的涡轮,而且英国人还保密自珍连美苏都无法共享使用这台机器。

而美国人历史上直到战争结束最大的模锻机也才达到5000吨级,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只能拼命挖潜P-51野马战斗机,完全放弃喷气式战斗机研发的原因。直到战争结束后,美国人和苏联人把德国所有的4台万吨以上的液压机抢回自己国内,才让他们可以在Ta-183的基础上数年内就仿制出F-86佩刀和MIG-15战斗机,并且为将来发展航天事业奠定基础。法国人一直到了21世纪的时候,空中客车公司可以设计制造A380这样的巨无霸客机,但是其主起落架却仍然不得不拿到俄国去租用俄国人的7。5万吨模锻机锻压成型。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果当初小胡子一狠心在自杀前把德国的4台万吨液压机都炸毁,而英国人又继续保密的话,美苏靠自己的实力慢慢从涡轮发动机领域的吊丝一步步爬向高富帅可能还需要十几二十年的过程。

现在,一个如此重要的、体现一国工业化水平的设备摆在维勒安面前,维勒安怎能不感到兴奋?他知道只要他介入并且提供更多技术和资金材料上的支持,这些设备就会成为帝国工业飞跃的火种。

于是他立刻联系了在佩内明德基地负责日常工作的多恩伯格上校,约定了一起去德马克公司视察验收的时间。

……

数日后,莱比锡,春日的暖风让这座学术和工业氛围交织的城市洋溢着轻快的气氛。德马克公司的总部和设备工厂就坐落在莱比锡的郊外。

维勒安和多恩伯格同车来到德马克公司的时候,可以看到公司门口悬挂着“欢迎帝国军方代表验收视察”的巨大横幅。德马克公司的总裁西格蒙德。雷根斯堡亲自在工厂门口迎候。

维勒安和多恩伯格立刻从车上下来,与西格蒙德握手致意,虽然维勒安现在明面上的地位就已经无需对一家大型企业的总裁太过谦逊,但是他还是对这位苦干拼搏的企业家表示了发自内心的尊敬。

“西格蒙德先生真是不负众望啊,之前帝国在秘密研制的新式航空器领域一直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引擎耐久性不容乐观。我们已经期盼贵公司的万吨液压机很久了。可以说这是多恩伯格上校这几年来一直念念不忘的事情。”维勒安和西格蒙德携手向安装液压机的车间走去。

“多承多恩伯格上校的关照,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特批的资源,为帝国效力是我们企业家的荣幸,我们一直期盼着元首能够带领国家回到过去的荣光中去。希特勒万岁~”西格蒙德一边说,眼中不时泛过狂热的光芒。看来这个人倒是很可靠。

一行人走进了装置那台15000吨模锻机的车间——这是一座为了这台机器而专门建造的大型厂房,层高超过了50米,因为机器本身的高度算上液压缸体就有接近40米,为了承载如此巨大的压力,机器设备底部的地基桩也要往地下打入40多米才能确保机身安装稳固。

钢桩是管壁厚达几十公分的钢管构成的,整台设备本身的重量算上地基钢桩接近了3000吨。

“真是一个伟大的杰作啊,”维勒安走到近处,仰视着这台工程杰作,“可以演示一下么。”

“当然可以,长官,请您先退后。虽然这台机器很稳定,但是安全还是要注意的。”

维勒安相信对方的技术实力,但是他不是一个逞能而不冷静的人,所以本着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理念,他还是躲进了一边的高台。

随着液压缸体内泵机的轰鸣,液压机的压模开始缓缓下降,放在下面的金属锭被缓慢下压的巨力不可抗拒地扭曲成预定的形状。那种澎湃的力量感让人陶醉。

“真的是很不错啊,这台机器可以满足帝国的涡轮发动机叶轮的制造需要么?”

“这个还需要试产后进行反复的压力测试才能知道,目前……”多恩伯格比较严谨,没敢直接拍着胸脯回答。

“以我之见,恐怕还是不太够啊,当然这不是全部是锻压工艺上的不足导致的,合金的配方一定也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那您的意思是……”

“我们还需要在这条路上继续深入研究——据我所知,英国人也开始着手搞15000吨的模锻机了,我们要有危机感。”

英国人当然没开始搞模锻机呢,他们直到1942年才弄出12000吨的模锻机。但是维勒安现在必须这么说,不然的话怎么激励德马克公司的人继续研发呢。以维勒安的学识,他可以知道如果模锻机的压力达不到3万吨级的话,锻造出来的涡轮发动机还是有可能有瑕疵的。历史上ME-262和英国人的P-80的发动机寿命不足就是最好的证明。

幸好维勒安挂着“帝国技术情报局局长”的头衔,那些研发人员暂时不可能去质疑他口中说出的关于英国人也已经开始秘密研制15000吨模锻机的情报。

“那么,如果有下一步的要求的话,你们需要我们研发多大规格的锻压机械?”

“我认为模锻机下一阶段至少应当满足3万吨级的要求,远期4。5万吨甚至6万吨都有可能。自由锻机方面,现在的1。2万吨也远远不够,我们要争取在2~3年的时间里逐步发展出1。6万、2万、2。5万吨级的自由锻机。

也许未来帝国会用4。5万吨级和3万吨级的模锻机锻造航空涡轮机和潜艇螺旋桨,用2万和3万吨级的自由锻机锻造战巡和战列舰的主轴和高压主机。”

“6万吨???我简直无法想象,这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

“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关于资金和资源,我们可以满足你们的一切需要,如果需要从外国公司挖专家,我们也会尽力做到,不过我不认为在外国可以找到比帝国更优秀的该领域人才。”

“这不是钱和资源的问题,这里面有很多的技术积累只能是一步步缓缓进步的。”

“原来也许是——但是你怎么就确定我的技术情报局不可以给你们更多的技术支持呢?”

“您是说……这不可能!目前全世界我们德马克公司在这个领域是最先进的了。”

“在液压机械整体来说,你说的没错,但是机械加工的各个细节环节中,并不是没有人可以超越你们,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说说看吧,如果要搞6万吨模锻机,有哪些主要技术瓶颈,我可以看看有没有其他资源可以调配。”维勒安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宣示着他的信心。

“好吧,也许您是对的,就目前的技术瓶颈来看,要建造更加重型的锻压机械的话,有三方面的主要技术瓶颈。

首先最重要的是锻压机械本身材料的锻压性能,一般来说被1。2万吨自由锻机锻造出来的锻件最多可以用在1。6万吨锻机的耐压梁柱和缸体上,1。6万吨的自由锻机锻造出来的锻件则最多可以用到2万吨级上——如果是用在模锻机上的话,这些指标还可以放宽一些,也就是说,如果其他技术瓶颈完全解决,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级级攀升的话,我们需要完成3到4轮研发制造循环——按照每一级设计制造验证使用至少花费一年半到两年的话,我们也需要6~8年来完成这项工作。”

“设计工作将来可以加快,我们会有新的计算机来协助你们的工作,而且有些后续型号的设计工作是可以提前展开的。”

“好吧——如果您口中的新式计算机确实能如您所说的那样加快研发进度的话,也许这个速度可以加快到5~6年——但是我们还有另外两大技术瓶颈没有解决呢。”

“那你继续。”

“第二个技术瓶颈是金属切削精度和刀具强度——压力吨位越大的设备,对于结构件尺寸精度的要求就越大,尤其是耐压缸体部分,因为缸体与活塞之间的缝隙承受的压力会随着锻机压力的加大而同步上升,现在1。5万吨级的模锻机需要的加工进度是0。03mm,未来的4。5万吨级至少会达到0。01mm的精度要求,6万吨的则更高,我们现在还无法测算。反正以目前帝国的任何机床都不可能达到如此精密的加工精度。而且就算机床精度足够,我们不能保证未来用于新式更大型液压机的高强度材料可以使用我们现有的机械加工刀具切削——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未来更重型的锻机用到的金属材料有多高的硬度和强度。

第三个技术瓶颈是焊接,随着设备的大型化,我们需要处理的焊缝会越来越庞大,我们现在已经使用了200mm宽度的焊缝,现有的焊接技术也只能保证200mm焊缝的焊接强度达到机器要求,如果焊缝宽度再增加的话,现有焊接技术就无能为力了,未来的6万吨锻机的最大焊缝可能会超过800mm。我实在难以想象该用什么样的焊机去实现……”

“很好,就是这些了么?”

“就是……您觉得您说话的语气助词没有问题么?如果这些都能搞定的话,其他就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了。”西格蒙德用看外星人的眼光看着维勒安,不过他不知道他的这种眼光也不算用错。

“你没有听错,我说的就是‘就是’——既然没有问题了,那就去好好努力吧,你们的全部前期研究的投入都可以得到莫比亚斯集团的报销。不用多久你就会得到好消息的,那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

“遵命,感谢阁下的支持和信任。”

……

佩内明德地下基地。这里有几座庞大的地下工程正在建设之中,自从维勒安长官交办在佩内明德基地建设坚固秘密的大型地下科研基地后,这里的挖掘机械就开始不停地作业,地面被沉重的滚碾平整,那些未来用于无线电研究的秘密研究室则在四壁和天花地板上都不计工本地贴上了厚厚的铅板加固——这样可以屏蔽一切无线电信号的出入。

不过,随着维勒安长官的最新指令,这里有几间先完工的车间被临时规划挪作他用了。一群技术精湛的工程人员正在按照一套他们见所未见的操作规程装修着这套车间。

地坪被使用韧性强度很高不易老化的特种合成橡胶替代,使用不会挥发和产生粉尘的粘合剂一体化灌胶粘合在地面上。四壁本来准备使用的涂料粉刷被取消了,换之以阳极氧化的铝皮贴面。车间的原有通风管大部分被取消堵死,少数保留的几个也加上了层层过滤洗消环节。

据说未来如果这里彻底完工开始使用,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尽量剪短发,在进入之前都必须先沐浴并更换全套服饰,像化学部队的人一样把自己全部包裹在像一个大橡胶套子的装备里面。

也许看官们看到这里已经猜到了一些端倪,没错,这里即将诞生世界上第一间无尘车间,也许一开始因为技术积累不过关,仅仅能够达到10万级无尘标准,但是很快,就可能会降低到1万甚至数千。(无尘车间的等级是越低越好的,这个等级参数的含义是指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颗粒数量,10万级就是每立方米不多于10万粒尘埃,1万级就是不多于1万粒,以此类推。)

在半导体技术、粉末冶金和复合材料兴起以前,世界上是没有人注意到无尘环境对材料生产的重要性的,但是随着人类在这些领域的不断深入,就会发现空气环境中的尘埃数量会对这些产业的加工效果产生致命的影响。建设无尘生产车间所需的成本即使是在技术成熟后也是非常高昂的,更何况维勒安现在走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伊莉雅给维勒安估算过一笔账,要建造一间可以达到陶瓷气相沉积烧结和高纯度半导体制取的无尘车间,不算设备,光工程本身就需要200万马克的投入,这笔钱如果用在别的地方都可以建一座小型的机械厂了。可是维勒安这样的高富帅一下子大笔一挥就是4000万马克地往下砸,算上这些车间的全部技术设备的话,投入足有数亿马克。

但是前段时间和德马克公司的西格蒙德讨论了关于更大吨位锻压机械的技术瓶颈问题后,维勒安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这个被自己忽略了的重点,也就开始毫不犹豫地往无尘加工车间挺近了——如果可以让帝国在机械加工和数字技术领域和对手拉大十年的技术代差的话,区区几亿马克的投资又算得了什么呢?

要解决德马克公司提出的未来更高强度金属材料的切削问题,依靠金属刀具自身的缓慢进步固然是一个办法,但是那太漫长了。维勒安为了船用燃气轮机而特地开金手指外加依靠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就快弄出可靠的碳化硅和氧化铝陶瓷了,虽然不如后世专门用于做刀具的氮化硼陶瓷那么逆天(氮化硼陶瓷的硬度超过金刚石),但是用来制作镀层刀具的话,解决这个时代的金属切削问题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制造车刀用的陶瓷不存在高温工作的情况,也就无需考虑陶瓷和金属热膨胀系数差异过大的问题,只要在切割的时候多注射冷却液防止干切,大不了工艺流程繁琐一点,但是以德国普遍的高端技工水平,肯定不会出现影响精度或者说切不动的问题。

解决了刀具强度的问题后,下一个问题是加工精度,影响精度的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刀具本身的效率和磨损率,刀具如果够硬,一轮车下来刀头都没有明显磨损,那么无疑会对精度起到有利效果,第二个就是减少加工过程中的夹持、换刀、重新定位的次数,因为每一次重新定位都会带来新的误差,如果在一次性设定全部参数后一步到位切完,那么各次重新整定过程中带来的误差就可以被解决了。

这个问题在后世很久都没有有效的解决,直到多轴联动机床和数控技术的出现。对于这个时代的其他人来说,这些都是无解的。但是对于维勒安来说,就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了——至少维勒安现在已经有了继电器电磁计算机,也许几年内就可以发展出电子管甚至晶体管,在电子管时代和晶体管时代,早期的数控机床就已经可以研发了,只不过不像集成电路时代那样可以通过专门的工控芯片弄出数控五轴联动,但是投入巨资假以时日弄出少数数控的三轴联动这些相对简易的机床还是可以做到的——反正现在自己也没打算用数控机床来加工战略核潜艇档次的螺旋桨叶那种超高精度要求的异形复杂曲面,所以只要解决工件的自动给进,无需顾虑工件的转动,加工那些普通的非异形复杂曲面的话,三轴也就足够用了。

到时候,机械加工的精度至少可以减少三分之二的整定误差,要达到6万吨级模锻机的加工精度要求也就不是不可能了。

当然,电子管和晶体管时代的数控三轴联动机床本身都是非常庞大的,动辄数以千计的电子管和晶体管也会导致成本极度上升,因此这些设备只能用来加工一些国防领域最高精尖的器械,是德国工业进步的种子,不是用来直接加工武器装备的。

至于德马克公司提出的大焊缝焊接技术的突破,对于维勒安来说则根本不是问题——在后世,使用电渣焊的技术可以轻松解决大焊缝处理的问题,只不过这个时代的电渣焊技术还处在萌芽状态,但是维勒安没有打算另起炉灶从头搞电渣焊,他只是让多恩伯格少校去找了两家德国国内目前在焊机领域最尖端的企业,然后交给他们两个改装过的拆掉了燃料阀及管路的星际时代“地狱犬”火蝠战士喷射电极,让他们改造成合用的电渣焊机,这个在德国工业界被认为会困扰人们多年的技术难点就这样被天顶星科技轻松秒杀了——这些东西连美联储金库的大门都能直接焊开,对付区区焊缝还不是小菜一碟。

解决了这些技术瓶颈,剩下的也就都是德马克公司自己不断打怪升级的体力活了。

后来,德马克公司在莫比亚斯集团和佩内明德基地的新式焊机和机械加工刀具的支持下,也确实于1937年搞出了3万吨级的模锻机和2万吨级的自由锻机,赶上了沙恩霍斯特级战巡舰动力系统及传动、桨叶的锻造工作,也让帝国的喷气式发动机提前拥有了可以用于压力测试的涡轮发动机。

1938年,随着电子管计算机进入成熟期,佩内明德基地研发出了第一台使用电子管控制的数控三轴联动机床,随着这个突破,德马克公司也在次年搞出了4。5万吨级模锻机、3万吨自由锻机和1。5万吨多向模锻机。

“俾斯麦”级战列舰靠着这些机器制造的超强主轴,仅仅依靠三轴动力传动效果就超过了英美四轴驱动所能带动的最大马力。me-262也随着这些机械的出现拥有了比历史上稳定的多的心脏。

最终,当晶体管计算机和晶体管数控机床、6万吨级模锻机这些逆天科技的出现,帝国的冶金锻压已经不再局限于锻压铝合金和铁质合金的程度,钴镍合金、钛合金这些超硬金属在巨大的压力下也将无力地屈服。ta-183也将在帝国的天空彻底终结野马和流星肆虐的空间。

……

当然,如果无尘车间仅仅是用来制取陶瓷镀层刀具和晶体管的半导体原材料的话,那就太小看维勒安的智商了。在后面的几年中,随着陶瓷镀层刀具的普及和晶体管研发的加快,伊莉雅又帮助维勒安罗列了更多可以使用这些车间加工的新玩意儿。其中最有价值的一项就是陶瓷轴承。

众所周知,精密轴承是现代工业各项大型装备中都会用得到的,从坦克的悬挂机构到传动机构,飞机和战舰的桨叶旋转轴,到坦克和战舰的炮塔转动。以及精密工业设备的各种旋转机构,轴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德国最大的轴承生产基地是萨克森州的施韦因富特,在原来的历史上,美国的战略空军曾经重点轰炸过这里,以图让轴承产量不足成为一个扼住德国军工产能咽喉的枷锁。

传统的轴承无一例外都是使用金属材料制造的,但是到了维勒安这里,一切都改变了,既然拥有了可以适合大规模热压烧结的无尘车间,又可以加工出便于使用的陶瓷材料,通过模具加压烧结的办法制造陶瓷轴承也就成了维勒安的一个当然选择。

轴承也是一种不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机械零件——当然,部分高转速的含油轴承除外。所以陶瓷和金属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异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而陶瓷材料强大的静态耐压性能(静态耐压就是可以增加压力,但是不可以磕磕碰碰,因为陶瓷耐压、坚硬,但是比较脆)让这种材料用来做轴承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

使用碳化硅陶瓷制作的轴承,可以比同样体积的金属轴承至少减少40%的自重,耐压耐磨效果却反而提高30%、转动摩擦力降低25%——因为热压烧结的陶瓷材料表面颗粒可以比模具锻造的金属材料更加光滑。

唯一的劣势是如果受到巨力打击时陶瓷轴承比金属的容易碎裂——比如如果“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主炮塔被衣阿华的16寸mark-7炮弹在近距离零角度击中的话,俾斯麦主炮塔的转动座圈内的轴承就可能会全部崩碎,让炮塔再也无法转动。(远距离高抛物角击中都不一定有用,因为垂直方向上的压力是不会直接传递到水平转动轴承上的。)

但是实战中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如果真的出现的话,那么战舰本身都没有什么生还的希望了,区区几个炮塔又算得了什么呢?

以二战之前的工业技术水平,美国人和德国人在轴承领域和液压传动、电机领域是比较领先的。德国人靠着施韦因富特的高精轴承和西门子的液压/电机设备造出了每秒转动5°的俾斯麦主炮塔,美国人在轴承上不如德国,但是通用电气的强大技术积累和西门子之间也是不遑多让,所以衣阿华级主炮塔转速也可以达到4°/秒。

而电机和轴承领域都不堪入目的英国人和日本人,就只能开着主炮塔转速2°/秒的乔治五世级和大和级参加战斗了,一旦面对快速多变的敌情,这些战舰要瞄准敌人就要花费比美国人和德国人多两倍的时间。

当然,有了维勒安的介入,俾斯麦级和h计划的战列舰主炮塔转速也不再会是区区5°/秒——未来俾斯麦的420mm双联装炮塔的钻速会高达9°/秒,而h计划的420mm三联装炮塔也会达到7°/秒。

随着陶瓷轴承被应用到未来的战列舰、重型战略轰炸机和E-75、虎王坦克的传动机构中,帝国的军工效率将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