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第九十七章 整合斯柯达

自从捷克被并入帝国以后,当年的奥匈帝国和捷克第一大军工企业,也是出了克虏伯以外欧洲第二大军工企业,捷克斯柯达兵工厂也就落入了帝国的手中,受到了帝国技术情报局的直接监管。

最初的半年以来,这里本身的自主研发工作几乎陷入瘫痪,克虏伯、莱茵金属和战争造船厂的工程师和负责人们纷至沓来,如饥似渴地拼命吸收这个企业的一切成果互通有无,德国在上一场战斗后受到的压制让克虏伯和莱茵金属都有很多技术盲点需要补完。

历史上德国1938年底才吞并的捷克,1939年就全面开战了,因此没有机会把斯柯达为代表的奥系日耳曼人的工业精华完全吸收,只能把斯柯达当成一个自成体系的军工生产厂家——后来大范围生产的“捷克造轻机枪”、“38T坦克”、“追猎者驱逐战车”和种类繁多的捷克规格火炮都是斯柯达兵工厂的产品。

但是现在,这套庞大的军工产业体系被提前三年纳入了帝国的控制——在帝国的军备还处在研发积累而不是大规模生产的阶段。那么彻底深挖吃透斯柯达体系的研发实力使其融入帝国也就是势在必行的了。

维勒安是第一个想到全面整合斯柯达的,不过不是唯一一个,从1935年开始,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少将、以及克虏伯、莱茵金属、戴姆勒奔驰、BMW还有保时捷博士刚刚在元首授意下成立的大众汽车集团就都盯上了这里——希特勒自从1932年带领德国走出经济危机后,1934年开始就表示要让每一个德国家庭都买得起一辆车,斐迪南。保时捷的设计被选中,随后在帝国的资助下,大众汽车公司也就在沃尔夫斯堡建造起来了,随后沃尔夫斯堡在后来的战争中几乎成为了一座汽车城和坦克城。

在帝国的默许下,那些非日耳曼血统的原斯柯达管理层开始被逐渐调离,各项原来保密的核心技术全部被德国国内的企业共享。一些精密的独有的军工加工设备被拆卸搬回克虏伯和莱茵金属研究逆向。

到了1935年下半年,这里还剩下的值得瓜分的最重要的技术储备,就只有捷克人原来已经立项的LT-38轻型坦克了。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而且帝国在坦克领域被英法卡了几年的脖子,一号和二号坦克在意大利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能和稳定性问题被古德里安总结出了几十摞的报告。所以他们急需LT-38这个项目来补完自己的短板。

LT-38坦克是从捷克被吞并前已经完成的LT-35坦克改进而来的,当帝国吞并捷克的时候,斯柯达刚刚生产完成了首批150辆LT-35轻型坦克,并随后就立项开始规划LT-35的后续型号LT-38的改进工作,这时德国吞并了捷克,这150辆LT-35都被德国人缴获,只分了30辆的汤水给斯洛伐克,其他100多辆都被德国人拉走进行各种测试。

测试的结果显示,LT-35的性能已经部分超过了二号坦克的水平,如果按照LT-38的立项指标完成的话,LT-38会是一种接近德国人规划的3号坦克实力的坦克。虽然37mm炮的火力和原来预估的3号坦克51mm火炮相比略有不足,但是LT-38的轻便性和机动性和装甲防护上都与设计中的3号坦克差距不明显。

因此,如何处置LT-38,如何分配帝国装甲兵装备企业下一阶段的市场,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维勒安虽然只是一个掌管“技术情报”的官员,但是在海军“Z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在技术研发方向上可以很好的影响元首的意志——这一点克虏伯和莱茵金属是最有体会的,其他没有参加过Z计划制定会议的坦克厂商也从各种渠道有所了解。所以,一场影响维勒安决定的暗战在他们的前提讨论中就展开了。

1935年7月1日,捷克布雷斯劳。关于瓜分LT-38项目的讨论会就在这里展开。鉴于海军Z计划讨论中发生的一些不好的情况——比如计划上报到元首那里后居然还经过了几次伤筋动骨的大改,让供应商或多或少地在元首那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这一次,克虏伯和莱茵金属先学乖了——先试图讨论出一种可以过了维勒安。蒙斯克这一关的方案后再上报给元首或许比较好。其他公司和古德里安少将听闻这种意见后也是一拍即合立刻同意了。

“以我之见,帝国目前急需一种装备37mm口径或更大口径坦克炮的坦克。不如就直接把LT-38的升级研发任务转包给列席的各家公司。这样才可以实现帝国陆军战斗力的飞跃。从我军在意大利的表现来看,我们的2号坦克综合实力只比意大利人的菲亚特3000/B型略强而已——我们之所以轻易击溃了意大利人,那只是依赖战术素养和战斗意志的优势,并不是我们的武器装备已经达到了完爆意大利人的程度。如果现在开始按照原计划设计3号坦克的话,要形成战斗力肯定会比升级LT-38至少慢一到两年。”

古德里安拿着帝国装甲部队在意大利作战的记录,一项项向在座的装甲供应商们数落着2号坦克的劣迹,几乎从装甲到动力到火力全部要改。

“可是——帝国目前并没有面临战争的威胁,和意大利人之间我们只是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冲突,未来几年里面我们都不可能发生战争,与其如此急功冒进赶制只是比原来性能略有提升的LT-38,还不如花几年的时间把该攻克的技术难点全部攻克,然后生产精密完美的3号坦克和4号坦克。否则就算我们明年就弄出LT-38,等到七八年后如果帝国真的发生战争,这种武器就又再一次落后了。”

作为1号坦克主要生产商的克虏伯公司据理力争。与后世的3号4号乃至虎豹不同,1号坦克的承包商还是造炮起家的克虏伯,一共只建造了200辆。在克虏伯公司看来,积累技术经验设计更加完美的武器比发现一批稍有进步的战车就大规模投产要好得多。

“那么,你们觉得捷克人的LT-38有没有某些值得我们规划中的3号乃至4号坦克学习借鉴的地方呢?有这样一个成熟的工程杰作我们不该完全浪费一点都不借鉴。”发言的是保时捷博士,毕竟他在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是在元首的资助下刚刚建立起来的,他缺乏一个完整的坦克设计团队。所有前来搜罗捷克人的成果的厂家中,保时捷得到的好处是最明显的。所以他们也倾向于在LT-38的技术基础上设计新坦克而不是完全另起炉灶,那样他才有和BMW或者戴姆勒竞争的把握。

“这一点我赞同保时捷博士的看法。我不希望大家走入为了互相竞争而不肯互通有无的情况——如果有哪家企业为了所谓的‘商业秘密’向帝国同行隐瞒一些有助于帝国提高整体军工技术实力的情报的话,那么,一旦被我的技术情报局挖出来,等待它的就是……”

在座众人除了古德里安都打了一个寒噤,维勒安看着这个效果非常满意,这一招他已经越来越屡试不爽了,挂着帝国技术情报局局长的头衔,他轻易就可以解决德国国内大研发企业互相保密制约进步的做法,虽然这样有侵犯知识产Q的嫌疑,但是备战时期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那么,维勒安长官,您认为LT-38这个项目应该如何处理?”戴姆勒奔驰的负责人比较识时务,而且轻型坦克领域奔驰到目前为止一直都是扮演小规模代工的角色。抱粗腿看眼色才是最重要的。

“我认为,LT-38的成果当然还是要借鉴的,但是——我们的3号坦克曾经定下的指标是使用51mm高倍径反坦克炮,4号坦克则是支援型的短倍径75mm榴弹炮,如果我们坚持使用LT-38的设计指标的话,37mm的火炮完全不可能满足未来战争的需要。”

“可是我们的37mm炮在和美国人的维克斯、法国人饿FT-17雷诺和意大利人的菲亚特3000的战斗中都已经足够了,为什么您会说……”

“俄国人已经在他们最新立项的坦克上使用76mm的高膛压反坦克炮的事情,难道我还要告诉你么?”维勒安威严地转过头去,一句冷冰冰的威慑就让质疑者乖乖的闭嘴了,“记住,在将来给元首的报告中,要记得把刚才我说的那句关于俄国坦克的情报原原本本写上去——就说是我说的。还有什么疑问么?”

“呃,没有了,阁下您继续。”

“LT-38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我看过大家之前预估的3号坦克和4号坦克的设计,我认为他么的重复性实在是太高了——也许是从帝国手中抢订单的需要让大家这么规划了,但是我不认为一种21~22吨的坦克与一种25吨以上的坦克有必要开发两套完全不同的底盘——帝国情报局也许会建议元首将3号坦克的定位进行修改,让其整体吨位降低到12~15吨。否则必然导致坦克底盘研发力量的浪费。”

“可是,帝国对3号坦克的定位是反坦克作战,4号坦克的定位是步兵支援,如果3号的规格被缩减的话,帝国就会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谁说4号坦克就不可以改装成反坦克型号呢?对于坦克来说,只要底盘有足够的空间,引擎有足够的动力,更换主炮是最容易的事情了吧。大家可以看一下技术情报局整理出来的新的设计要求吧,这份材料我会作为建议呈递给元首的。我想强调一点,在装甲领域,通用性与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也许过去我们没有这种认识,但是未来必须有。能够用一种底盘完成的工作绝不使用两种底盘。”

在一群企业家的惴惴不安中,他们展开了维勒安为他们设计的那幅伟大蓝图,他们知道自己只能去迎合维勒安的标准化了,没有别的选择。